盧貝松真不是蓋的
之前有看到有人講說這部是成功商業化的藝術片
我覺得這根本是把"藝術片"跟"票房差"畫上等號的偏見
而且文中講它是藝術片,只不過是因為穿插了獵豹捕羚羊的那段
那叫做"表現式剪接",只是比較少人懂得運用這種方法而已
表現式剪接就是:將原本無關聯的畫面剪接在一起,藉此賦予新的意義
下面這段唇膏廣告是很好的範例,如果看不懂代表你太純潔XD
這個唇膏廣告使用羽毛飄起、畫筆揚起、時鐘指針跳動等畫面穿插,讓人意會畫面上沒有呈現的事情
總之要講的是,別只因為盧貝松用了這個技巧就覺得這部片是藝術片啦
其實有些電影用得更加不著痕跡。例如在普通級的電影中,若劇情上有男女親熱的部分,就會用別的畫面取代,像是不斷閃爍的燈泡,或是噴水池的噴泉剛好噴出水,煙火剛好爆炸之類的,只是通常觀眾不怎麼會去注意到這些沒有演員的鏡頭。
關於本片的基本假設:人類只有用到大腦的10%這項說法,其實有點問題
詳情請見連結文章:
http://pansci.tw/archives/66138
* * * * *
(下有劇透)
盧貝松是個非常懂得抓住觀眾胃口的導演
一個女生因為被爛男人陷害,不得不將不明內容物的手提箱轉交給人,結果卻被一群黑道架走
坦白說如果只是這樣的劇情,現代觀眾早已習以為常了,若是電視恐怕已經準備轉台
所以除了史嘉蕾的突出演技之外,盧貝松活用了表現式剪接的手法
穿插獵豹捕羚羊的畫面,來更進一步強調主角自身的感受
然後因為沒人知道手提箱裡面是什麼
還讓黑道在她要開箱前閃遠遠又拿著防暴盾
當然觀眾都深信女主角不會在戲才開演沒多久就被炸爛,所以這個變化就變成了成功的幽默梗
其實影片後段的黑道跟警方火拼,嚴格說起來對於劇情來說沒有任何重要性可言
但是如果故事的後頭就只有女主角腦力大開發,即使特效再炫,還是有點悶
所以盧貝松很聰明的放入這段火拼戲,就是要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或者是導演本來想要呈現出無知生命的螻蟻無謂作為對比?)
至於合不合乎邏輯,討論到露西那麼聰明又強大,為何不早早幹掉張先生,這其實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樣電影比較好看哪 XD
不過也因為盧貝松具有通俗的功力,有些較深的議題就沒有多做著墨了,是令人可惜之處
例如露西留著警察在身邊,是為了讓他來提醒自己要保有人性
在腦力開發的過程中,露西漸漸變得無所不能,也漸漸不再跟人類處在相同的層次
這部分的處理太過輕描淡寫了,其實還有發揮的空間
這部片其實要講的是追尋生命存在的意義
這個追尋的主題,建立在一個基本假設上:
如果生命一開始就有目的,而過去到未來的一切生命都是為了達成最初的目的才存在的
盧貝松關於生命意義的答案就由智慧老人的角色摩根佛里曼替他說了:
分享,把自己擁有的分給沒有的,然後傳遞延續下去
然而這只能算是過程的一部分
露西在腦力全開之後,留下了知識的寶庫,就化為無所不在的存在了
也可以說,等同於神了,回歸自然了,超脫肉體的限制了,總之變成形而上的存在了
所以原來生命意義的終點是:化為更高層次的生命